欧洲华语广播电台 Radio Mandarin d'Europe

半个世纪接力相传 广东医生情满赤几
2021-11-13 01:14:47



李渝芬当年与同事的合影照片。 徐昊 翻拍

10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翌日,一支来自广东的12人医疗队,启程前往赤道几内亚,拉开了广东派遣援外医疗队的序幕。
至今,广东已连续50年向赤道几内亚派出医疗队,共派出31批589人次医疗队员。他们在这片遥远的非洲黑土地上不畏艰险、救死扶伤,铸造了传奇,传播了大爱。
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亓玫评价说,这些来自广东的白衣卫士,谱写了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友谊及卫生健康合作的历史篇章。
抱着牺牲决心
“你去出个远差,下周出发,这几天准备一下。”1971年的秋天,一次平常的部门会议后,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留下了刘梅珍。
“新疆还是西藏?”这两个地方,是36岁的儿科医生刘梅珍对“远差”的想象极限。“赤道几内亚,在非洲。”
刘梅珍愣了。赤道几内亚,从未听过的国家。她只知道,非洲是很遥远的地方。
赤道几内亚在非洲中西部,长期被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医疗条件落后。1971年,我国作出了向刚建交不久的赤道几内亚无偿派遣医疗队的决策。这一光荣任务,交给了广东。
刘梅珍是援助赤道几内亚的首批队员之一。“那时候是不讲条件的。”回家收拾行李,刘梅珍看着4岁和8岁的两个儿子,流下了眼泪。
4天后,刘梅珍就和11名队友出发前往北京培训。队员们分别来自省内12家不同的单位,除了医生,还有翻译和司机。在北京,他们只有两个星期来学习最简单的西班牙语并采买物资。
出国是光荣的。但工作的艰苦超出了队员们的想象。
“不是缺医少药,而是无医无药。”刘梅珍当时在赤道几内亚巴塔地区总医院的儿科工作,病床上通常都只有一张席子。患儿们主要是疟疾与营养不良。工作非常繁忙。白天,刘梅珍的诊室外总是挤满了人,她每天都要看100多个患儿。晚上,也随时有家长带着发烧的孩子来拍门求诊,无论多晚,她都会开门。
1973年12月,第一批医疗队完成使命归国。因接替的队员家中有事,刘梅珍又延期了半年。回来后,小儿子赌气两个星期没理她,丈夫为孩子缝制的裤脚一边长一边短……但刘梅珍觉得,能回来就好:“当时我们都是抱着牺牲的决心去的。”
不忙的时候,第四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李渝芬就坐在驻地附近的礁石上看大海,“大西洋上没有一艘船,也没有一个人”,强烈的孤独感令她窒息。回国后,她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再去过海边。
全力以赴救治
新冠肺炎疫情在当地发生之时,派遣医疗队也未中断。今年1月12日,中国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接过“接力棒”,逆行出征。
“一些援外岗位有好几个人报名,竞争激烈。”队长陈光卫说,队伍里“80”后是援外的主力,如今的年轻人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医疗援外事业中。
50年来,面对风险挑战,中国医生始终勇往直前。
面对疫情,赤道几内亚核酸检测能力不足、医院没有预检分诊能力,每个患者都可能是感染者,医院几乎处处都是“高风险区”。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员出诊时,都采取二级以上防护。
在当地,艾滋病、肺结核、梅毒等传染病很常见。第20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到赤道几内亚巴塔地区总医院的第7天,一位合并艾滋感染的卵巢肿瘤患者需马上手术,但本地医生却借着各种理由陆续离开。
中国医疗队员、中山市博爱医院妇产科医生林霞没有闪躲。晚上,医院停电了,缺乏照明。手术台上,林霞深呼吸调整心态,不断告诫自己小心再小心,最终顺利地完成手术。
50年来,为了病人利益,中国医生总是全力以赴。
2018年2月,一个96岁的男性患者找到了广东第29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黄荣柏,希望由他主刀手术。但手术风险太大,患者还是当地知名的寿星,一旦失败,黄荣柏的名声将大大受损。
“医生不能因为爱惜名声、害怕失败而拒绝病人的请求。”经过周密准备,黄荣柏两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手术,患者出血仅50毫升,很快康复。
50年来,开展传帮带教,中国医生一直毫无保留。
赤道几内亚人习惯用头顶着物品出行,颈椎病在当地很常见。中国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员、中山市中医院骨科医生张振山运用“棍点理筋正骨疗法”,用一根木棍为当地老人埃瓦娜治疗脖子疼痛,10多分钟就立竿见影。一下子就有7个“非洲徒弟”登门求教。
刻下中国印记
50年来的大爱坚守,广东医生们在这个跨越了半个地球的异国他乡,刻下了深深的中国印记。
“我小时候就知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中国医生来援助,一批又一批。”57岁的赤道几内亚医生圣地亚哥说。年轻时,他在中国医生的感召下,学习了中文,并于1984年到中国学医。毕业后,他来到中国医疗队驻扎的马拉博医院工作。
50年来,中国医生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医疗队员们走在街上,总会有当地人笑着向他们挥手:“中国医生,你好!”
50年来,有的中国医生,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里。1978年3月,第6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员何贤杰,在援外工作期间因病不幸逝世,长眠在非洲热土。赤道几内亚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时任执政总统马西埃夫妇亲自为墓地培土。
50年来,援外医疗队带来的改变,也已生根发芽。中国医生带来的消毒理念,让当地手术感染率大幅降低;当地护士从找不到血管,到顺畅地打针、发药;当地患者的感谢,也从西班牙语变成了简单而清晰的中文——“谢谢!”
中国医疗队先后有304人荣获赤道几内亚最高荣誉“国家独立勋章”,累计10批医疗队全体队员同获殊荣。
不久前,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向广东发来贺词视频——
“1971年以来,中国医疗队在长期工作中以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帮助赤道几内亚改善国家卫生体系,拯救民众生命,增强国民健康。我们深深铭记,并对中国医疗队表示衷心感谢。”
如今,中赤几友谊故事还在继续谱写。浩瀚的大西洋东侧,几内亚湾的礁石上,浪花拍岸,涛声不绝。(南方日报 朱晓枫 李秀婷)

大湾区今年第300趟中欧班列开出


中欧班列开行现场 黎磊摄


11月2日19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通讯设备、电子配件、衣帽服饰、玩具等珠三角优质轻工产品的X8426次中欧班列缓缓驶离广州大朗站,将于16天后抵达俄罗斯沃尔西诺。这是全球运距最长的中欧班列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开出的第300趟中欧班列。
记者从广铁集团了解到,今年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已累计发送15051车,运送防疫、生产和生活物资15.69万吨,同比增长40.3%。开行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总数262列,同比增幅达77.6%。预计今年全年开行数量将至少达350列,并有望创造全年每日开行一列的新纪录。
作为大湾区唯一的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深圳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自2020年开行以来已累计发送3695车,开行频次已从最初的每周1列增至当前的每周4列。今年大湾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高涨的背后,深圳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功不可没。
从2013年中欧班列开行至今,东莞、广州、深圳3座城市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的“中心站”,这条泛欧运输大通道已延伸覆盖到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并以多式联运形式贯通东南亚。俄罗斯、德国、乌克兰、匈牙利、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加入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的“朋友圈”,联系越来越紧密。
今年以来,随着广州下元至波兰马拉、东莞常平至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新线路的开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开行方向已达17条,货源品类多达700余种。横跨亚欧大陆的“钢铁丝绸之路”版图不断扩大,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物发送量的快速增长,为特殊时期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需求提供了辐射路径更大的运输保障。
“广东是‘世界工厂’,货源基础雄厚,其中欧班列的开行城市均处于对外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这是近年来‘广货’出口需求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广铁集团广州货运中心主任宋海涛告诉记者。(羊城晚报 李志文 明绮清 黎磊)

广东侨村推介:
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鸡山村

 


凤凰山,面向珠江口,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建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保留有清朝修建的古桥、古庙,拥有凤凰洞摩崖石刻、凤凰山石亭、杨寮迳烽火台等7座市级不可移动文物,还有现存完好的珠海祠、石屏祠、松鹤祠、粤台祠、何氏大祠堂,以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鸡山牛歌、唐家湾镇著名文化遗产唐家茶果。
 

鸡山村华侨历史源远流长,是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美国归侨唐国安先生的故乡。清华大学在鸡山村设立清华科技园,现有园区企业140多家。鸡山村华侨资源丰富,足迹遍布世界。侨胞情系家乡,慷慨捐资兴办鸡山学校、鸡山村史馆、鸡山村牌坊,修缮古桥古庙等,为鸡山村的学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鸡山村以“基层治理、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侨乡特色”四大方面为抓手,全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村民幸福。投入2800万元建设鸡山“一河两岸”生态走廊,村容容貌焕然一新,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宗禾)
南越王墓国宝两度“牵手”奥运奖牌

北京冬奥会金牌正面。新华社发

10月26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同心”发布。奖牌正面采用了圆环造型,做打洼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浅刻装饰纹样。
据官方资料,该奖牌设计创意参考了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同心圆纹玉璧。
记者从南越王博物院了解到,1983年发现的南越王墓,共出土了71件玉璧。考古学家黄展岳先生曾评价:“了解了南越王墓玉璧,也就基本了解了西汉玉璧。”这些精美的南越玉璧,雕琢工艺巧夺天工,纹饰造型寓意美好。
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介绍,根据造型、分区和纹饰,南越王墓出土玉璧可分为素面玉璧、分区玉璧、镂雕玉璧和出廓玉璧等,其中三区玉璧将玉璧分为三个同心圆,南越王墓共出土五件三区玉璧,在同时期汉墓中极为罕见。
 
据悉,此次官方发布的玉璧参考图片即为五件之一的D54玉璧。这块玉璧为青玉材质,呈深绿色出自广州南越王墓主棺室棺椁头箱内,璧面有内中外三区纹饰,内区阴刻三组龙纹,中区为涡纹饰,外区为六组龙纹。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璧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玉为贵、有玉为安的观念。”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林冠男认为,此次南越玉璧成为冬奥会奖牌的创意来源,展现了岭南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贡献。玉璧的同心圆造型、吉祥纹饰,体现了冬奥会“冬奥荣光,全球共享”的精神。(南方日报 毕嘉琪 黄堃媛 关雨晴 黄巧好 胡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