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华语广播电台 Radio Mandarin d'Europe

转载 | 探访“百载商埠”汕头
2020-10-21 20:29:01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柯小军 摄
汕头,向海而生、因港而立、因侨而兴。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到城市设立与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前沿,汕头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1860年元旦,汕头开埠,成为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60年过去,小公园开埠区见证了汕头“百载商埠”繁华历史,到如今依然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开埠区之一,拥有大片独具侨味的骑楼群等诸多历史文化建筑。
日前,记者来到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作为开埠区的核心地标,被称为“小公园亭”的中山纪念亭承载着许多市民、潮籍侨胞的集体记忆。小公园亭始建于1934年,原本是一座木结构建筑,用以纪念曾造访汕头的孙中山先生,迄今经历三次“修建”。
同时,小公园开埠区打造了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设立陶瓷微书、抽纱、剪纸、玉雕等工作室,搭建潮汕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平台。经过各种保育活化探索,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再度成为汕头的热门“打卡地”。
记者看到,随着夜幕降临,汕头开埠区灯光璀璨,不少市民来到中山纪念亭周边闲坐、散步,感受夜晚的恬静和美好。
汕头小公园志愿者协会会长黄惠华正带领志愿者团队,为到访者提供免费茶水、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小公园是侨胞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回来(汕头)肯定会到这里走走看看。”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柯小军 摄
汕头市永平路1号的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原为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是一座三层半的欧陆式建筑。馆前,卖草粿的市井走贩、女留学生等古铜色塑像交融中西文化元素,映衬着身后的灰砖墙、红格窗,厚实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陈列馆内正在举办《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1860年的汕头是被动开埠,但40年前的汕头主动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到如今新时代的主动全面开放,汕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馆讲解员黄少彦给自己13日下午的讲解表现打80分。她说,有幸为大家讲述汕头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故事,她很自豪和骄傲。
在这位“90后”女孩看来,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从过去“过番者”艰辛奋斗、寄回“侨批”,到如今华侨华人返乡投资兴业,都是讲好汕头开放故事的鲜活题材。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讲解员黄少彦接受采访。柯小军 摄
过去,数以千百万计的侨批,是潮汕人出海闯拼历史的真实见证。与开埠文化陈列馆隔街相望的汕头市侨批文物馆,是中国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在潮汕方言中,“信”为“批”,海外华侨通过“水客”和侨批馆等民间渠道,汇到家乡的银信合一的家书便是“侨批”。
    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在申报的16万件收藏量的“中国侨批”中,汕头侨批文物馆的收藏量占比超过六成。


汕头市侨批文物馆展出的侨批。柯小军 摄
“从一封封潮汕侨批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华侨华人勇于开拓、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精神。”汕头市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说。
林庆熙表示,该馆所有的潮汕侨批将进行电子数据化处理,目前已有11.5万多封侨批进入广东省档案局数据库,今后可凭借数据库开展侨批整理研究。
今日,华侨依然在汕头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显示,40年来,汕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其中近九成为侨资。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华侨”为主题、以“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更成为汕头经济特区再出发的新里程碑。
汕头正瞄准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全力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今天的汕头,正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推动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来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