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华语广播电台 Radio Mandarin d'Europe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职业倦怠期
2019-05-09 21:24:15


 
如今中国国内广泛讨论的996过劳等问题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中招的人不在少数。
 
 
 
996工作制,是指一种“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用工制度,有时也被用来指代一系列资方要求劳方延长工时而不额外给薪的工作制度。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以不毁掉自己生活为前提的高效努力才能让生活与工作和解。
 
 
 
职业倦怠是什么:
 
让我们先学习一些基本知识。“职业倦怠”这个说法来自于70年代,由赫伯特·弗洛登伯格(Herbert Freundenberger)和克里斯蒂娜·马斯拉奇( Christina Maslach)提出,这两位心理学家分别研究了在社会工人和医务人员中的这种现象。他们特别选择这两个人群的原因是他们日常的高强度人际交流和长期高压力的工作环境。
 
 
 
用马斯拉齐的话来说: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综合症,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
 
 
 
事实上,职业倦怠不只是疲劳,其症状还包括表现为对同事或客户发脾气,对自己或自己的工作失去希望等种种冷漠和疏远。
 
 
 
马斯拉齐研究开发了马斯拉齐职业倦怠目录(MBI),一个使用22项数据量化前面所说的三个尺度指标的测量工具,这项研究不久便成为了行业中的领先产品。
 
 
 
然而在2015年,几位丹麦科学家开发了一个新的模型,哥本哈根职业倦怠目录(CBI),这种模型从三个层面分析职业倦怠:个人层面,工作相关层面,客户相关层面。
 
 
 
这两种模型都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不会全面完整的分析,只简单地列举一些症状。如果你有以下情况,你可能已经上了职业倦怠的车:
 
- 绝大多数时间都觉得疲劳
 
- 对目前的工作毫无兴趣,但却不能辞职
 
- 即使做最小的事情也需要先给自己打个气
 
- 跟做的工作量比起来赚的太少
 
- 对同事或者客户态度很差
 
- 对社交感到抗拒
 
- 在严苛的工作环境里工作
 
- 依赖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饮酒、用药或暴食来对抗压力
 
 
 
职业倦怠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是在你做的每个工作、每个项目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每个你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不情愿去帮的小忙都助长了它去侵蚀你的时间、健康和价值。
 
 
 
事实上,最近一个以7500名全职美国员工为样本的盖勒普研究显示,23%的人经常感到疲惫或者觉得自己总在上班,另有44%的人感受到偶尔的疲倦。
 
 
 
为了保证能抓住问题的重点,你需要先自我诊断一下。坐下来想一想所有曾经或正在让你感到疲惫,焦虑或愤怒的事情。比如一个唠叨的上司,长期紧张的工作期限,或者一台总是脏兮兮的咖啡机。具体是什么事物不重要,你的目标是去确认造成你职业倦怠的源头。
 
 
 
用类似于“五个为什么”的设计研究方法或者记一个压力日记来评估职业倦怠发作的时间,强度,持续时间,状况和导致职业倦怠的时间以及你自己的反应。正确的诊断之后,才可以采取措施拯救自己。